环境健康家电
热点图集
数说空净市场,展望未来发展方向(下)
关于空净市场成长的周期,相信每一个空净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认知,它被极度压缩了。2012——2016年高速发展年突然兴起,2017——2018年断崖式跌落。
〔数说空净市场发展历程〕
▼野蛮生长
众所周知空气净化器的野蛮生长来源于五六年前。
2013年-2014年可以说是,空气净化器最好的时代。那时,空气净化器产品在消费者眼中充满了神秘感,也吸引了众多新品牌进入。
2013年,空气净化器的零售量、销售额较上一年增幅高达130.6%和162.7%。
2014年,市场规模扩大,购买力逐渐稳定,但零售量和销售额仍然保持35.7%和31.7%的增幅。
2015年,随着媒体及社会各界对雾霾危害性的关注达到顶峰,空净市场迎来大爆发,空气净化器成为了消费者应对雾霾的刚需产品。2015年空气净化器零售量为352万台,同比增长超过8%;零售额将近75亿元,同比增长10%。
2016年,空净产品销售总额达到135.1亿元,同比增长14.1%;销售量为577万台,同比增长0.4%。
在野蛮成长的阶段,许多企业跨界涌入空气净化器市场,赚取“雾霾红利”。对众多空净厂商来说,加班加点生产、备货,雾霾严重时卖断货的情况十分常见。
与此同时,空气净化器的销量呈几何倍数增长,2011年—2015年,五年时间空气净化器销量从112万台到352万台,增长了214.2%,年复合增长率42.84%。据中怡康监测数据显示,2015年市场在销品牌近700个。2013-2017年,在销的型号数量超过2000个。
其中值得注意的是,在野蛮成长的阶段,「众多厂商把产品的功能点聚焦在如何能有效快速滤除PM2.5」,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,在PM2.5的净化能力上你追我赶,市场主流产品的净化能力指标——CADR值,从不足200,逐步上升到400、600、800、1000以上,满足了消费者快速净化的要求。当然,对产品其他功能的忽视也为后面的断崖式掉落埋下了伏笔。
▼断崖式跌落
这种疯狂成长的态势,到2017-2018年出现了转折。据奥维云网(AVC)数据统计,2017年第四季度空气净化器销售额同比下滑24.9%,领跌各类家电品类。
上半年:2018年上半年空净市场的零售额为58亿元,同比下滑29.5%,空净市场创造了各家电品类在2018上半年的最大降幅。
双十一:2018年双十一,空净线上销量为45.6万台,同比下滑33.8%;销售额为7.9亿元,同比下滑39%。同时,众多空净厂商也渐渐退出市场。
这些数据十分清楚的告诉我们:雾霾与年度大促依旧没有刺激人们对空气净化器有更大的购买热情。总得来说,整个2018年空气净化器市场都在消化所剩库存,新品新增明显减少。
但看到这些数据也不至于悲观,我们要看到:
一 空净市场存在的基础没有改变,目前的数据跌落,仅是公众对PM2.5恐慌而催生的空净市场的红利正在消失,但室内空气污染的状况依然严峻;
二 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的购买从恐慌走向理性;
三中国目前的空气净化器市场仍处于前期普及阶段,与周边邻国日本、韩国相比,中国空气净化器的普及程度仅达到邻国的约1/6和1/10。
其中值得注意的是,根据中怡康对空气净化器市场的测算数据,我国百户拥有量仍不足10台,其中城镇地区百户拥有量相对较高,农村地区仅能达到城镇地区约五成的水平。而根据2018年的整体经济趋势来看,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,消费升级趋势明显」。
〔空净市场未来发展方向〕
1 技术创新
在现阶段中国空净市场,绝大多数净化技术依赖于活性炭、HEPA等方式进行滤净空气,根据以前的经验,技术的发展会随着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演进,同时新材料、新技术的出现一定会引领市场走出另一片天地。
目前各类有实力的净化器品牌正在进行一轮重整,加大研发力度。业内人士表示,近两年,市场正在经历洗牌,厂商也必须保持适度调整。有些综合性厂商已经开始重组,加快产品规模和研发。
2 丰富产品功能
现在,许多消费者开始注意生活空间的空气质量、关注生活环境的品质,而空气污染物,除了人们知道的甲醛和雾霾,室内空气中还有很多人们不知道的物质。
厂商的聚焦也应该从PM2.5,扩展污染物的净化范围,如甲醛、TVOC、虫螨、细菌、病毒等室内污染物,不断扩展提升产品价值。空净产品功能定位分化将是大势所趋。
3 提升用户体验
用户体验至上,聚焦口碑营销。在产品上添加一些人性化的设置,如APP远程操控、防止儿童误触的童锁功能、实时提示空气质量状况、滤网更换提醒、模式自动切换等辅助功能。
同时,在外观在不断推陈出新。从整体结构形状上看,有方形、圆柱型、多边形、三角形等,按键从机械按压式到触碰感应式;机身材料也由传统的PVC塑料,到木质材料、金属材料、玻璃钢等,以满足外观设计要求。